“太意外了,没想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思政课可以讲得这么精彩!”"师生同台讲课的方式很有创意,张雨晴同学把道德模范赵建军讲活了!"11月25日, 一场生动的“大思政课”在南昌航空大学开展。值得一提的是,省委书记尹弘一行化身“大学生”,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认真聆听这堂足足40多分钟的“大思政课”。
为何省委书记如此重视“大思政课”?自2022年7月被教育部等十部门明确为“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江西“大思政课”建设情况如何?下一步又将如何交出一份纵深推进“大思政课” 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满意答卷?
有好课可以上 形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
“上好‘大思政课’,教学内容无疑是关键。然而,‘大思政课’内容博大精深,对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很高,如何炼成一批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成为‘大思政课’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吴永明说,“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乘着试验区改革的东风,推动全省上下改革一盘棋,树立‘大教研室'理念,建立5个省级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15个省级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团队,形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
改革的力度有多大,成效就有多明显。试验区建设以来,我省思政课获国家级一流(精品)课程7项,思政教学改革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思政课教师在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中荣获特等奖2项。
11月3日晚,南昌市昌北片区高校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会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研讨会在江西财经大学举行。全国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纪亚光等大咖云集,共同为备好一堂思政课建言献策。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晓泉认为,通过部分实力较强的高校牵头,组建专题化团队,分片区集体备课,既整合片区高校资源,又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共同组建了5个类似的课程组,划分14个教学片区,通过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大家在一起磨课,磨完后上传到一体化平台, 形成一个大资源池,所有高校老师都可以共享课程并在此出上进行创新。”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王宣海说。
上好“大思政课”,不能只是高校“一家独好”,必须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为此,江西建立23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2022年,景德镇陶瓷大学获批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江西),并牵头组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联盟。
10月26日,景德镇陶瓷大学举办第十一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备课会,来自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上好思政课出谋划策。
像这种备课会还有很多,2022年8月至今,江西省统一设计组织省级备课139场,探索“专题解读+ 示范教学+专家(学生)点评+备后研磨”备课模式,设立备课观察员,推动教学接天线、接地气、冒热气。
华东交通大学推出《乘中国高铁 寻江西红色经典》获江西省线上一流课程认定,被数十所大中专院校选用;江西师范大学以“专题+活页“的形式,持续优化教学内容;江西财经大学以“中国共产党信用票据史资料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级项目为牵引,相关教师团队获评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各高校尽展所长,搅动起全省“大思政课”建设的一池春水。
让学生愿意听 把学理哲理道理真正讲进学生心里
长期以来,思政课经常面临学生“抬头率”低的尴尬,甚室不少同学调侃“上一堂思政课,刷掉手机四五成电量”。
如何让学生愿意上思政课?南昌航空大学思政课教师侯景娟有自己的看法:“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巳经过时,要架起老师和学生之间平等沟通的桥梁,通过多元的教学方法,把有意义的内容讲得有意思。”上思政课前,侯景娟会征集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跟学生互动探讨,让学生更有参与感。为了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更感兴趣,她还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名师、专家线上线下共上一堂思政课。
目前,她已经邀请四川师范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等领域的专家同堂授课,师生反响都不错。
“结合专题教学内容续探素多种教学方法,除了‘一课多师',还有‘双师同堂'‘师生同台'等,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侯景娟说。
除了教学方法的创新,科技赋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走进南昌大学红色文化馆,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主任魏明介绍:"我们跟全国各地的红色纪念馆、红色故居和革命博物馆合作,充分运用3D数字化影像、VR、空气成像等技术,分阶段模块化呈现中华民族近现代沧桑巨变中崛起的恢宏历程。”
现场,记者戴上设备体验了一把VR思政课,通过手柄遥控点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专题后,身临其境,跟随讲解员的讲解,了解伟大的井冈山斗争史。
“这里共收录70余部VR视频,学院的每位老师每个学期都要来这里给学生上一堂红色VR思政课,同学们反响热烈。”魏明说。
无独有偶,赣南师范大学将赣南苏区的红色资源数字化,构建“苏区红”数字思政大模型,搭建“苏小红”思政课实践教学人工智能学伴。
“为了用活‘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我们建设‘苏区红'数字资源库,并以此为知识引擎开发数字思政大模型,打造‘知、教、学、研、行、 智'于一体的数字思政特色平台。” 赣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民说。
讲好思政课,关键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把学理哲理道理真正讲进学生心里。数字赋能“大思政 课”教学,这已成为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共识。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 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同学们,为什么鄱阳湖周边的藕塘、稻田到了12月份还不收割?”“因为成千上万的候鸟飞到鄱阳湖过冬,藕塘、稻田就变成‘候鸟食堂'!”
在鄱阳湖畔,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红教师”王钰鑫给学生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作为我省唯一的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师生走进社会生活中的“ 一线”,感受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伟大变革、伟大成就。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鲜活的思政课素材,就在火热的社会实践当中。
今年9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井冈山大学联合推出的一堂特殊的户外思政课在全国引发反响。井冈山大学张玉莲副教授和数理学院2022级数学专业姜鑫炎等5人组成书本旅行团,前往井冈山,开启“星火燎原”的探寻之旅。
“站在黄洋界,我好像跨越时空来到黄洋界保卫战的战场上,眼前浮现出竹钉阵、雷石滚木 ......”“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曾志的故事如同一曲悲壮的颂歌,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通过实地探访、现场体悟,井冈山精神在每个书本旅行团成员心中具象化了。
今年11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依托方志敏纪念馆、方志敏烈士纪念园的丰富资源,推出的《可爱的中国——方志敏精神体验式实践教学设计》入选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名单。
“我们采用一二课堂融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实地体验式教学,让同学们真切感受‘爱国、创 造、清贫、奉献'的方志敏精神,树立求学报国的远大志向。”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郜志刚说。
作为江西首批百名优秀思政教师,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卢丽刚教授认为,江西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到处是思政课的实践课堂,用心找准思政课和红色资源的实践结合点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继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类)的荣誉后,他又在精心准备《悟道井冈》系列实践课程。
今年暑假,一场覆盖省高校的主题思政课“牢记嘱托,强国有我行走赣鄱感恩奋进 — —江西省高校学子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令人印象深刻。活动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考察江西足迹,围绕“山、河、江、村、社、企、校、瓷"8条主题线路,全省109所高校、千支实践分队、10万余名青年学生,以“学、讲、研、践”等形式,走进农村、社区、企业等,深刻感悟江西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从象牙塔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江西“大思政课”早已面目一新。随着越来越多思政课老师俯下身子,把课堂搬到现场,越来越多学生则主动走进社会大课堂受教育、长才干。我们相信,江西“大思政课”更多新的精彩还在续写。(刘朝霞 叶景顺)
https://ddjiangxi.sharedbook.cn/books/angh/mobile/index.html#p=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