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甘家村的米缸
在莲花县坊楼一带老百姓中流传着一段脍炙人口的红色民谣:
红军来到甘家村,
毛委员教导记心中;
吃了群众缸中米,
一床棉絮抵米钱。
听当地老百姓讲,歌谣里的那床棉絮可不是一床普通的棉絮,它还有一段神奇的来历。
1927年9月24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几经辗转来到坊楼乡甘家村。这天早上,太阳刚爬上山坡,就听见村头有人大喊:
“哎──乡亲们,外面又来兵了!快,快往山里躲!”
村民们听说外头又来兵了,慌忙收拾些衣物,拖家带口,急急忙忙地朝深山里逃命。正在地主地里忙农活的佃农陈二见状,赶忙操起锄头奔回家,拿起家里仅有的几样简单的东西,拉上老婆孩子就跑。他家一贫如洗,想捎点御寒物品都困难,穷得连床棉被都买不起。从村庄到深山要走十多里山路,何况时间这么紧,陈二望了一眼屋角空得不见一粒米的大米缸──这一走,家里就只剩下那个古铜色的大米缸孤零零地落在屋角了;阳光从瓦缝斜照进昏暗的小屋,久经岁月的空米缸此刻显得愈发沧桑。
乡亲们刚走不久,一支千余人的队伍就缓缓地开进了村子。队伍里许多战士面黄肌瘦,虽然满脸疲惫却仍打足精神大步地走着。从昨天出发到现在,他们已经行军好远了,而且好像有好几顿没吃饱饭了。队伍一歇脚,炊事班长就接到了上级命令,要炊事班尽快在村子里找点吃的来,好歹给疲惫的战士们填填肚子。炊事班接到命令后立即分头在村子里寻找食物,他们发现村子寂静得出奇,连个人影都没寻着,更别提有什么好食物。炊事班长估计:可能老百姓以为白匪来了,把东西都藏都得一干二静,所以什么食物也没发现。炊事员接连进了好几家庭院气派的大户人家找寻,也都一无所获。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只听村子西头传来炊事员小王熟悉的声音:“班长──班长,快过来呀,我找到粮食啦,找到啦!”大家迅速寻声赶去,原来小王在一间破陋矮房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古铜色的大米缸,缸里装着大半缸白花花的大米。
战士们兴奋地嚷道:
“这下太好了,终于可以吃顿好饭咯!”
“奇怪,地主老爷家里找不到丁点吃的,反倒在这破屋子里找到白花花的大米,真是太奇怪了!”
“班长,赶紧拿回去做饭吧。上千双眼睛都在紧巴巴地望着锅里呢。”
“可是……这……这违反规定呀。”班长犹豫不决,但转念一想到那些瘦得只剩皮包骨的战友又不免心酸起来,“好,听大家的,但这是最后一次,绝不能有第二次!”
约莫过了半小时,饭就煮好了,白米饭的香气顿时在休憩地上弥漫开来,扑鼻的香气让战士们立马来了劲头,白米饭吃得吧嗒吧嗒响。炊事班长望着战士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模样,心里乐开了花。然而,不一会儿战士们拿老表家的米做饭的事就传到了毛委员的耳边。毛委员知道后把炊事班长叫去狠狠批评了一顿,同时责令部队照价给老表一些补偿。炊事班长一时没凑到那么多银圆,无奈之下便把上次打土豪斗地主得来的一床棉絮放到那个古铜色的大米缸里,权当米钱。
话说部队在村子歇脚的那晚,躲在深山里的陈二和老婆拌起嘴来,老婆埋怨他无能,连半床棉絮都买不起,害得夜里让五岁的儿子冻的直发抖。陈二自知理亏,顶了老婆两句便赌气睡下。次日天边刚露出鱼肚白,陈二就兴奋地摇醒熟睡的老婆,告诉她:“哎,我昨晚做了个怪梦,梦见咱家上个月那被地主害死的老爹托梦告诉我说:咱家那个破米缸变成聚宝盆了,缺什么长什么哩。”陈二老婆白了他一眼道:“做你的白日梦吧!”
当夕阳快下山时,回村子打探情况的人回来说队伍走了,咱们可以回家啦。陈二一回到家便赶忙好奇地打开米缸,果然大米缸里平整地放着一床崭新的棉絮。陈二望着崭新的棉絮,想起昨晚那个怪异的梦和临走时空空的米缸,顿时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没多久,陈二家空米缸能长出棉絮的蹊跷事儿便在村子里传开了。老表们有的说那棉絮是毛委员率领的红军得知陈二穷苦送给他的,有的说是部队吃了陈二家米缸里的大米留下抵米钱的,也有的说……
陈二家空米缸里怎么会多出半缸白花花的大米呢?至今是个谜,恐怕永远也无人知晓了。然而,红军严守革命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动人故事,却在甘家村世代流传了下来。
——张泰城.井冈山的红色传说(精选本),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7-9.